說起我國最早的貨幣,大約是在夏商之際,海貝成了先祖們製作貨幣的首選,也成為了中國最早的錢幣,貝幣。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,人們開始用骨、陶、石、玉等製作仿貝,以滿足人們對於貨幣的需求,直至以青銅為材質的金屬仿貝出現,由此,我國貨幣的發展進入到了金屬鑄幣階段。
近幾年來,大清銅幣與其它藝術品相比,更受收藏家們的喜愛,少則幾十萬元,多則百萬、千萬元的天價貨幣,往往成為藏家們積極追尋的目標。大清銅幣,學名清代機制銅圓,鑄造始於1900年(清光緒二十六年),止於1911年(宣統三年)。鑄造流通時間儘管只有十餘年,但其鼎盛時期全國共有十七省二十局開機鑄造銅圓。十七二十局先後鑄造的當十銅圓,各不相同,版式繁多。僅以明顯區別劃分,其版式亦有數百種之多。
而此戶部大清銅幣當製錢十文(鄂)正面錢中央鑄滿漢文“大清銅幣”四字,中心陰刻“,鄂”字,外環珠圈,上緣為滿文與漢文丙午,下緣紀值書“當製錢十文”,左右各鑄“戶部”和干支紀年“丙午”二字。此幣雕刻工藝精湛,深淺分明,紋路清晰,十分震撼。錢幣背面中間鑄蟠龍紋,珠圈外上環書“光緒年造” 下端英文"Tai-Ching Ti-Kuo Copper Coin"字樣(大清帝國銅幣)左右兩邊各鐫紋飾,此幣背面龍紋形態極為逼真,此幣距今已有百年歷史,因而其整體顏色呈現出鏽斑的銅紅色澤,仿佛是古錢幣中的王者,處處透露出它的貴氣,令人愛不釋手,極具收藏價值!
大清銅幣由於結合了國外的先進造幣技術,是中國所有有龍形圖案銀元中工藝,雕工最美的。銅幣外表沒有凹凸不屈的現象,平坦光滑,銅幣外表的包漿也厚實,銅幣內刻的紋飾也明晰連貫,特別是銅幣上雕刻的字都紋路明晰,非常美麗,即使是對銅幣沒有研究的外行人看著也是愛不釋手,非常具有欣賞性,又因其存世量極為稀少,
目前,古錢幣藏品在各大交易會上風頭鵲起,國內外對於清朝龍洋、銅幣的熱捧不斷升級,讓眾多的投資者感受到了中國銅幣的收藏價值和潛力。在收藏市場中,大清銅幣因其獨特的時代特性及歷史意義,收藏愛好者越來越多,價格也水漲船高,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,其收藏價值將逐漸顯現。
持寶人:潘先生
交易地點:江西九江
售價:220萬
競購電話:18566631338
此藏品雖經歷了無窮歲月,但紋路依然清晰可見,上面的鏽跡也見證了其歷史的積澱,具有非常明顯的歷史過渡性特徵,有著難以言喻的收藏價值。幾千年來我國的錢銀文明,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才幹,創造出自成體系、光芒耀眼、獨具特色的東方錢銀文明。
Tags:大清铜币户部丙午当制钱十文鄂字版 大清铜币 大清铜币鄂字版